海印股份终止收购江苏巨电:新能源转型之路再遇波折,保壳之路任重道远

元描述: 海印股份宣布终止收购江苏巨电,新能源转型之路再遇波折,公司面临面值退市风险,控股股东海印集团增持保壳,未来发展前景充满挑战。

引言: 海印股份(000861)在停牌两周后,宣布终止筹划发行股份购买江苏巨电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51%股权事项,这一消息令市场震惊,也让投资者对海印股份的未来发展前景感到担忧。此次收购的失败,不仅意味着海印股份新能源转型之路再遇波折,更令其面临着面值退市的风险。

海印股份:新能源转型路途坎坷

近年来,海印股份积极布局新能源领域,试图摆脱传统商业物业运营业务的束缚,寻求新的增长点。2021年,公司相继收购了江苏奥盛新能源和申辉智慧能源的股权,进军新兴能源技术研发、电池制造、电池回收及梯次利用、县域分布式能源光伏及智慧能源城市建设等领域。2022年5月,海印集团还与国家电投集团广东电力有限公司签署合作协议,共同开展风、光、储新能源项目及综合智慧能源项目合作,计划在广东多个地区投资集中式光伏和屋顶分布式光伏项目。

然而,海印股份的转型之路并不平坦。此次收购江苏巨电的失败,无疑是公司新能源转型道路上的一个重大挫折。江苏巨电成立于2018年,是福建省招标采购集团成员,主营业务包括锂离子电池及配件、电池生产设备技术研发、制造、销售,以及锂离子电池应急电源、储能电池、电动工具技术研发、制造与销售等。

海印股份原本希望通过收购江苏巨电,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其在能源领域的布局,扩大新能源业务规模,提升市场竞争力。但最终,由于双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,以及标的公司涉诉及业绩亏损等问题,海印股份决定终止收购。

面值退市风险逼近,保壳之路任重道远

海印股份此次收购失败,更令其面临着面值退市的风险。在停牌前,公司股价已连续17个交易日收盘价低于1元,若公司股票收盘价连续20个交易日低于1元,公司股票将被终止上市交易。

为了避免退市风险,海印股份的控股股东海印集团积极采取行动,在停牌前通过集中竞价的方式增持公司股份549.31万股,占公司总股本0.22%。根据此前公布的增持计划,海印集团拟自6月19日起6个月内增持海印股份,增持金额为5000万元至8000万元。

然而,海印集团的增持计划尚未实施完毕,公司股价却在终止收购消息公布后,开盘即被巨量卖盘压至跌停板。截至收盘,公司股价仍处于0.77元/股的跌停位置。

投资者需谨慎观望,未来发展充满挑战

海印股份的此次收购失败,无疑给投资者敲响了警钟。公司未来的发展前景充满挑战,投资者需谨慎观望,并密切关注公司后续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。

关键词:海印股份,江苏巨电,新能源,转型,收购,退市,风险

海印股份终止收购江苏巨电:投资者关注的几个关键问题

Q1:海印股份为何要终止收购江苏巨电?

A1:海印股份终止收购江苏巨电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:

  • 交易方案细节无法达成一致: 双方未能就核心条款达成一致意见,导致交易无法顺利推进。
  • 标的公司涉诉及业绩亏损: 江苏巨电存在一些法律纠纷,并且业绩存在亏损情况,这令海印股份对收购的风险感到担忧。
  • 收购预计无法改善公司财务状况: 参考中介机构的尽职调查结果,海印股份认为,收购江苏巨电并不能在短期内有效改善上市公司财务状况,也无法有效控制上市公司风险。

Q2:海印股份终止收购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会产生哪些影响?

A2:海印股份表示,终止收购不会对公司经营业绩和财务状况产生重大不利影响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公司目前面临着面值退市的风险,这将对公司的未来发展产生重大的负面影响。

Q3:海印股份接下来会如何发展?

A3:海印股份表示,将继续寻找新的发展机会,但目前尚未公布具体的计划。公司承诺自股票复牌之日起至少1个月内不再筹划重大资产重组事项。

Q4:海印股份的控股股东海印集团会继续增持吗?

A4:海印集团此前宣布了增持计划,但目前尚未实施完毕。根据海印集团的增持计划,公司拟自6月19日起6个月内增持海印股份,增持金额为5000万元至8000万元。海印集团是否会继续增持,以及增持的力度如何,还需要关注后续的公告。

Q5:海印股份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?

A5:海印股份的未来发展前景充满挑战。公司目前面临着面值退市的风险,以及新能源转型之路的坎坷。投资者需要谨慎观望,并密切关注公司后续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。

Q6:海印股份的投资者应该如何应对当前局势?

A6:海印股份的投资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做出判断。如果您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感到担忧,可以考虑减持或止损。如果您仍然看好公司未来发展,可以继续持有,并密切关注公司后续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。

结论

海印股份终止收购江苏巨电,是公司在新能源转型道路上遭遇的又一次挫折。公司目前面临着面值退市的风险,未来发展前景充满挑战。投资者需要谨慎观望,并密切关注公司后续的经营状况和财务状况,才能做出明智的投资决策。